张杨,重庆文理学院音乐本科毕业,系我校2013年特岗教师,是一位充满朝气的90后阳光女孩,现负责我校团队工作。因工作需要,本学期开始担任七年级历史学科教学任务。
趁“教学活动月”契机,今天下午第1节课,我到七年级106班向张杨老师虚心学习了一节课。张老师这节课讲授的是“第11课 《百家争鸣》”,现就本节课学习发表几点不成熟的看法。
总体来说,本节课是比较成功的一堂课:张杨老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,从课堂练习检查来看,达到了应有的教学效果,这对于音乐专业毕业而任教历史的她来说,已难能可贵;教学中,能有效驾驭课堂,组织教学到位,体现了张杨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;流利的普通话,工整的板书,更体现了她过硬的教师基本功。
但本堂课,个人认为也有一些待完善的地方:
1、各教学环节设计欠科学:上课铃响,张杨老师就直奔主题,让学生阅读第11课教材内容,无导入环节;新授任务完成后,没有进行课堂小结。
2、教学中不注意各知识点之间的连贯性,没有很好地处理好各知识点自然过渡。
3、板书工整,但略显零乱。在课前准备工作中,应对板书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。
4、教师的激情不够,未能很好调动学生的参与激情,导致课堂气氛不够活跃。
5、未能将新课改理念与精神贯彻到课堂教学中,很大程度上仍属于传统的教学模式,课堂教学中不注重学生自主学习、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。如,在讲授新课前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时,可以结合本课重点,提出几个问题,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,避免学生无目的盲目看书;对诸子百家各学派的代表人、思想主张等内容,可以由学生探讨交流后分组展示。
以上几点,仅为本人不成熟的看法,请各位同仁指正。同时,我们期待更相信张杨老师,在教学业务上越来越“精”。
评论